真金白银兑现地理标志商标的政府补贴,每个50万元,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用实际行动推动相关协会和企业发展。
8月13日,呼和浩特市市场局召开全市地理标志商标助推产业扶贫暨政策兑现座谈会,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呼市地理标志工作,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在传承传统文化,做强产业特色、引领品牌升级、助力精准扶贫和促进乡村振兴中的应有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局闫朱林副处长、呼市市场局副局长孙涛、相关科室、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6个旗县区分管知识产权工作的县政府领导、市场局分管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地理标志商标申请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座谈会还邀请了呼市政协委员、金融机构负责人及地理标志服务机构人员共计40余人参加。
会上,听取了6个旗县区地标持有人对地理标志商标使用和管理的意见及建议;政府分管地标工作的领导就本地地标发展情况、地标助推产业扶贫情况以及地标工作遇到的困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与自治区和市两级市场局人员进行了交流。会上还对2017、2018年成功注册的5件地理标志商标给于各50万元的奖励,主要用于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商标品牌宣传和培育、商标品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
闫朱林指出地理标志带动特色产业打造高端品牌的概念,通过进一步挖掘地理标志资源优势,帮助呼市特色农副产品突破“劣质价低,粗放经营”的产业桎梏,转变为“质优价高、精细管理”的发展路线。要进一步提高对地理标志的认识,学会用牌、亮牌、管牌、护牌,将各具特色的“名特优稀”农副产品打造成呼和浩特市的“金字招牌”。
孙涛强调,各位发表了很好的发言,提出了许多建议和希望,这些意见必将对我市地理标志商标在助推产业扶贫、打造农副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方面的工作有着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在创建地理标志注册、运用、管理、保护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方法、给于了更进一步的工作思想,我想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打造呼市地区特色地理标志走向更大的市场,带动更多的农牧民脱贫致富,让我们的特色产品走的更远,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努力。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地理标志商标有19件,地理标志产品4件,赛罕区、武川县、土左旗、和林县、托县、清水河县6个旗县区拥有了地理标志商标和产品。呼市地理标志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长和成绩,地理标志商标的奖励政策,对地理标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我们在看到地标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更要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市场局要着力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加强引导、培育和联动,在做大地标产品总量上下功夫;二是要加强质量标准建设、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加大后续监管力度、助推专用标志使用,在提高地标保护水平上下功夫;三是要将地标保护工作与产品宣传、品牌价值评价、精准扶贫、国际合作结合起来,在提升地标品牌效益上下功夫
;四是要主动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强化地标工作服务保障、加强业务指导沟通协调,在发挥部门抓总职能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我市地标工作水平。